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阿里云为什么有底气喊出“全面上云的拐点到了”?

老鱼笔记 2019-08-02
523

摘要:拐点,又称反曲点,在高等数学里,拐点指的是凹凸性变化的点,在生活中借指趋势发生变化的点。(例如:经济运行出现回升拐点)


虽然上云是大势所趋,但企业全面上云可能还需要一些时日,这或许是绝大部分从业者的真实想法。不过,上周,在上海结束的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却喊出“全面上云的拐点到了”,而今年就是从传统IT向云计算全面转移的分水岭。



拐点真的到了吗?阿里云又有什么底气这样喊呢?


拐点真的到了


细品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的演讲,他认为,拐点到来的依据主要有2个方面:历史经验+行业数据支撑。


从历史经验看,张建锋表示,回顾过去一个世纪的技术变革,从十九世纪末内燃机替代蒸汽机、二十世纪初汽车替代马车、七十年代电话替代电报,新旧技术的交替往往以拐点的形式出现。


因此,他认为今年将是云计算全面替代传统IT的拐点。因为,云计算作为一项新兴技术,经历了过去10年的发展,已经在关键技术和应用规模上实现对传统IT的全面超越。


而数据支撑则来自IDC最近发布的《全球云计算IT基础设施市场预测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云上的IT基础设施占比首次超过50%,这是云基础设施第一次超过线下采购,意味着云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了主流IT基础设施。



而德意志银行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中国84%的企业有意愿上云。这一切无不预示着,企业全面上云的拐点真的到了。


拐点后的爆发


张建锋还认为,一旦超越拐点,云计算将会迎来爆发性增长,而这个增长主要基于云特性,这其中包含成本等众多因素。


云计算在成本、稳定性、安全和效率层面已经远超传统IT。张建锋现场分享了一组数字,上云后综合成本下降一半,稳定性有10倍以上提升,安全性更是提升50倍。



而效率提升3倍,所指的是,云上的商业创新比传统IT更快,因为,自建IDC需要经过多道审批流程,等待成本高,需半年至一年时间。而云即开即用,更符合当下商业进化速度。


数据显示,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型,已经从电气时代的30年一个生命周期,到信息化时代的10年,到互联网时代的5年,直至今天DT时代的2-3年的生命周期。独角兽的死亡时间也从平均10年缩短到3年——生死都是一瞬间事。


因此,一个企业如果想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站稳脚跟,IT建设必须不能拖后腿。其次,云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上云可以无缝接入AI、IoT等先进技术能力,这无疑都能极大的加速企业创新。


虎扑旗下的识货APP,就天然长在云上,引入阿里云的以图搜图功能,支持百万级别的检索,用户购买商品率提升65%。


显然,云上的基础设施比自建IDC更好,且云上的商业创新比传统IT更快,这都将引燃企业全面上云的激情。


阿里云的底气


作为亚太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的云服务商,阿里云在这个时间节点喊出这样的口号,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已经做好了迎接“全面上云”的准备。


其底气源自2部分,一部分基于自身准备就绪,一部分源自背后阿里巴巴的支持。


1、“四大王牌”构筑核心竞争力


首先,是众所周知的“四大王牌”,飞天云操作系统、飞天大数据平台、阿里巴巴双中台和智联网AIoT。


“四大王牌”构筑了阿里云区别于友商的核心竞争力。关于“四大王牌”这里就不过多赘述,阿里云上海峰会,关于“四大王牌”这方面的报道有很多,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下。


2、迁移工具准备就绪


这里重点说一说,除了“四大王牌”外,阿里云的底气和准备另外一部分体现:


首先,是迁移工具准备就绪。阿里云已经为企业上云所涉及到最基础的服务器、数据库、数据迁移做好了准备,相应迁移工具已经准备就绪。


服务器和应用部署环境迁移上云是企业上云的关键步骤之一。那么,如何把存放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迁移上云呢?当企业谈到服务器上云,顾虑不仅来自对业务连续性的担心,也来自对人力投入成本上的考虑。针对迁移过程中面对的以上痛点,阿里云免费提供自动化迁云效率工具——服务器迁移中心(ServerMigration Center)。


数据迁移也是企业上云最重要的场景之一,如何保证迁移数据的完整性?如何实现迁移时业务无感知?如何以最高的效率完成迁移?阿里云推出了数据迁移利器——闪电立方(Lightning Cube)。


对上云企业而言,最关键的一步是保障数据库高效可靠地迁移。因为数据库承载着企业核心业务,但传统的数据库迁移工具要求数据库在迁移中必须停服,极大影响业务。对此,阿里云早在2015年就发布了数据传输服务DTS(Data Transmission Service),如果企业采用DTS,数据库在迁移过程中依然可以正常提供服务。


据了解,目前,DTS可支持多达18种数据源,已完成约40万个数据库上云。


3、云端技术产品已就位


在解决了企业迁移上云过程中的痛点之后,阿里云又在基础设施中最为核心的产品上(即服务器、数据库、存储等)实现了完美替代。


2017年,阿里云就发布了弹性裸金属服务器神龙X-Dragon,解决了服务器问题。同年,阿里云还发布了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解决了数据库的问题。据Gartner统计,阿里云已位居全球云数据库市场份额第三,年增速在115%。同期AWS增速为74%、Oracle为66%。


2018年,阿里云发布飞天分布式存储引擎(盘古2.0),不仅彻底解决了存储问题,并且实现了单集群服务器10万台规模的部署,这打破了亚马逊AWS纪录。2018 Gartner全球云存储魔力象限,阿里云跻身挑战者象限,这是中国云计算厂商首次进入Gartner云存储挑战者象限。


在云原生技术与应用方面,阿里云也取得较大突破,阿里巴巴是国内最早布局云原生技术的公司,拥有业界最大规模的云原生应用实践,也拥有丰富的云原生产品家族,覆盖八大类别20余款产品, 涵盖底层基础设施、数据智能、分布式应用等。


阿里云容器服务ACK连续3年增速超400%,最新消息,Forrester认为阿里云的容器市场表现已位居全球前三、中国第一;阿里巴巴在Kubernetes规模与性能上取得较大进展:将存储object的数量提升25倍,支持的节点数从5000提升到上万,在端到端调度延迟从5s变为100ms等等。


大势已至,阿里云已经准备就绪,而当企业上云的种种阻碍被一一清除后,企业全面上云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END

延伸阅读

重新定义数据基础设施,华为的底气与转变

独家对话甲骨文CEO马克·赫德

0到10亿,微信后台架构及基础设施设计与实践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核心技术如何突围?

盘点2018:数据库领域三大关键词

历经坎坷多次易主,SUSE还会迎来辉煌吗?

MySQL到POLARDB, 三位CTO讲述迁移故事

中兴数据库的决心

OMS迁移服务发布,加速OceanBase商业落地

领域驱动设计(DDD)高手养成记

漂洋过海,与Splunk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

重庆智博会,腾讯云与阿里云的交锋!

公众号

laoyubiji

老鱼,企业级老编一枚,采访过上百位CEO/CTO,你若有故事,欢迎联系!

欢迎订阅老鱼笔记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灰常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13 13:32:46
文章转载自老鱼笔记,如果涉嫌侵权,请发送邮件至:contact@modb.pro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墨天轮将立刻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