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Oracle技术嘉年华大会上,邮储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张兰英和云和恩墨技术总监杨廷琨发表了联合主题演讲,介绍了:邮储银行大集中项目应对的挑战及启示。
邮储银行是国内几大银行中,唯一一家使用小型机+Oracle数据库支持核心金融交易的银行。
所以新闻中提及: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表示,邮储银行选择以小型机集群替代大型机构建核心系统的技术路线,并取得圆满成功,是该技术在国内同业的首次成功尝试,且在开放式平台上建设如此庞大规模的业务核心系统,在全球尚无成功案例。
邮储银行在2014年10月26日完成了全国系统数据库最后的整合集中,系统共覆盖了超过12亿的个人用户,其系统是极其庞大和复杂的。系统按照业务进行了分库,最终实现了全国分散数据库的整合与集中。
据公开数据显示:“邮政储蓄逻辑集中系统”成功上线后,支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全国3.9万个网点运行,能够管理超5亿的客户数量和超过12亿帐户数量,日交易峰值处理能力预计达到1.8亿笔。这将是全世界建立在开放式平台上的数据量最大﹑处理量最大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
在数据库领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是不变的主题,近年来,很多企业开始走向数据库、数据中心的整合,通过整合降低软硬件成本,提升运维和数据运营能力,云和恩墨今年也参与或帮助大量用户完成了数据整合项目,包括中海油、中国人寿、福建农商行、英大财险、欧尚超市等,在邮储银行的数据整合项目中,云和恩墨也分别在架构设计阶段和整合优化阶段深度参与其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与智慧。
在数据整合的过程中,合理规划容量,合理配置资源非常重要,杨廷琨分享了云和恩墨在项目中的数据量化方法和整合推演过程,通过容量规划在最初为系统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在主题演讲中,张兰英 还特别介绍到双11邮储银行承载的业务情况,当日交易量达到近亿笔,远远超越了平时的业务峰值,整体系统运行平稳,整合集中后的系统经受住了高峰的挑战和考验。
其实大家都知道,在Oracle数据库中,大量的并发事务可能导致LGWR在写出日志时遭遇瓶颈,Log File Sync和Log File Parallel Write经常会成为核心的瓶颈点,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架构设计和开发环节的极致SQL质量管控就成为了关键。
在邮储系统中,业务的分割和系统整合的平衡点至为关键,最后系统的成功集中与上线与这些工作密不可分。
下图展示了测试环节中出现的显著日志处理瓶颈,相信很多DBA们对此并不陌生。
在邮储银行的逻辑集中路线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项目早在2011年就已经启动,至2014年10月完成,长达三年四个月的演进过程也充分说明了邮储银行在变革中的慎重与谨慎,事关金融、金钱,任何一个技术变革都不是轻易的,这其中大量的IT专家和企业为之奋斗、为之不眠。
张兰英还揭秘了项目前期经历的艰苦过程:“经过6个月,6个场景、32轮测试,最终测试结果TPS 1.2万笔/秒,每日可处理交易量1.748亿笔业务,测试结果验证了使用小型机集群建设超大规模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可行性。”
另据媒体报道:从2013年3月9日至5月14日,共开展了7轮切换预演,参与切换预演人员数量最多时近1万人。
我们可以想见,近万人的演练规模,其重视程度与规模恐怕也是空前的。
杨廷琨在主题演讲中还介绍到,云和恩墨根据在项目中积累的经验,形成了在U2L项目中的整套科学方法和评估体系,能够完善的进行资源推演和评估工作,为用户的整合迁移提供决策支持。
邮储银行在从大型机向小型机迈出的一步,在金融领域是一次极大的革新,在经过持续运行的考验之后,邮储银行将能够在架构上进行更多的尝试和创新,在互联网企业大力倡导去“IOE”的时代,金融企业充分考虑自身情况,稳健的进行IT架构演进,是非常值得关注与肯定的。
在本次大会中,还邀请到了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架构师戴敏,戴总表示此次邮储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应用软件架构融合了分布式并行处理架构,这是在银行核心业务处理中首次实践。
新闻中引用的另外一段文字可供对比参考:
“去小型机”化的代价很大,阿里巴巴技术保障部DBA 负责人周宝方表示:“去IOE”拥有很高的技术门槛,阿里巴巴集团从2010年开始“去IOE”,整个运动耗时3年,经过 1.7万名内部技术人员的努力方才完成,而且之后的维护成本也不低。
从阿里巴巴到邮储银行,各自都通过3年多的时间完成一次技术架构转变,这说明一项技术革命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谋定而后动,深谋而远虑,是大型企业在动作之前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