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拜读了盖老师的《记我的职业成长之路》很受启发,联想到自己这一路走来的历程,感触颇深。
时间来到了2011年,大学刚毕业,前3年是一位网络工程师,主要从事与网络相关的集成项目的工作,那时候调试个路由器交换机还挺有成就感。2013年前后,公司来了一位大神级人物,也是我走上这条路的导师,大神之前是在EMC做到了高级售前,技术、业务各方面特别“牛”,当时自己还是个只会调路由、交换的小工程师,内心充满了仰视。而且大神非常乐于分享,自此慢慢知道了IOE这个词,知道了主机、存储、数据库,并且对这些未知的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到现在仍然记得大神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小机一套Oracle数据库要上百万,一个路由交换也就几万,调试小机、Oracle和调试路由交换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从那刻起就下定决心要做跟Oracle相关的工作,但受限于当时所在公司没有这方面的业务,无法接触到更多更深Oracle的技术,后果断辞职,凭着一腔热血,去追求心中所想。
时间来到2014年10月,开始重新找工作的时候,目标很明确,就是奔着这个IOE去的。由于没有相关技术和工作经验,投出的简历如石沉大海,面试屡屡碰壁。将IOE作为长期目标,最终转变方向,从系统运维开始一步一步来,但没有小机、存储、Oracle,仅有LNMP、中间件、mysql、负载均衡互联网公司那些技术,逐渐感觉到偏离了目标,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在工作之余,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根据招聘网站里边找到的相关职位的技术要求,买相关书籍、向他人请教,积累Linux系统里相关技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这一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接触到了互联网公司的相关技术,我自己把这些技术定义为了“左”。
时间来到2016年,来到了现在的公司,才算真正开始了Oracle之路,做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些东西,小机、存储、数据库,学会了Oracle的各种高可用技术RAC、dataguard、goldengate,掌握了一些容灾复制技术。我自己把传统行业所用的技术定义为了“右”。在一个又一个的项目中,把数个服务器存储架起来,从安装各种系统、调存储、到装数据库,再到做高可用、备份、容灾复制。当你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的时候,当你学会了一项又一项新的技术的时候,都会特别有成就感。
直到今天,总是觉得自己掌握的那些技术都是一片一片的,不成系统,有很多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去年接触到了恩墨,测试过恩墨的产品,在那段时间的接触中了解了恩墨,知道了恩墨是一个大咖云集的的公司,又心生敬畏,希望有朝一日能加入他们。今年曾有幸在恩墨面试过一次,很遗憾没通过,面试官评价:集成能力没问题,数据库达不到项目要求。这确实是自己的薄弱点,半路出家,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也没有考取过任何证书,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当你的才华支撑不了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应该静下心来学习。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想只有不停的学习吧。
由于工作生活在二三线城市,当“左”和“右”的技术争论不相上下时,又赶上了这个云的时代,大家都在去IOE,总是觉得前途一片茫然。想过转型但是又很固执,花费了多少精力、时间,就这么转型做别的了,总是觉得不甘心,甚至内心还有点瞧不起那些“左”的技术。于是固守着现在所做的,我总是跟同事调侃,没准哪天我们就失业了。
记得一本书里写着: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现,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第一份职业,什么时候决定职业生涯,何时选择对象而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谢卫东
2019年9月11日 写于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