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性能调优常规手段
性能调优就是用更少的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成本利益最大化。性能调优的
手段并不新鲜,性能调优常规手段有:
空间换时间,内存、缓存就是典型的空间换时间的例子。利用内存缓存从磁
盘上取出的数据,
请求数据直接从内存中获取,从而获取比从磁盘读取
数据更高的效率。
时间换空间,当空间成为瓶颈时,切分数据分批次处理,用更少的空间完成任务处理 。
上传大附件时经常用这种方式。
分而治之,把任务切分,分开执行,也方便并行执行来提高效率。
异步处理,业务链路上有任务时间消耗较长,可以拆分业务,减少阻塞影响。常见的
异步处理机制有
(消息队列),目前在互联网应用中大量使用。
并行,多个进程或者线程同时处理业务,缩短业务处理时间,比如我们在银行办理业
务时,如果排队人数较多时,银行会加开柜台。
离用户更近一点,比如
技术,把用户请求的静态资源放在离用户更近的地方。
一切可扩展,业务模块化、服务化(同时无状态化)、良好的水平扩展能力。
分布式架构的运用给性能带来了革命性的提升,业务流程的调整也会显著提升系统性
能,单系统的调优能够压榨出更高的处理能力。单机性能分析调优可从从以下四部分入手:
(1)
性能分析方法
(2)
基于单机的性能分析与调优
(3)
基于业务流程优化的性能分析调优
(4)
基于结构(分布式、业务拆分)的性能分析与调优
性能分析方法
性能分析是一个大课题,不同的架构、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程序语言分析的方法
若有差异,抽象一下大致分为两类。
自底向上:通过监控硬件及操作系统的指标(
、内存、磁盘、网络等硬件资源的性
能指标)来分析性能问题(配置、程序等问题)。因为用户请求最终是由计算机硬件
设备来完成的,做事的是
。
自顶向下:通过生成负载来观察被测试的系统性能,比如响应时间、吞吐量;然后从
请求的起点由外及里一层一层的分析,从而找到性能问题所在。
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关键点就是生成负载、监控性能指标。好一点的方式是先
用自顶向下的方式解决掉明显的性能问题,再结合自底向上的方式分析更深层次的问题。
评论